跨境灯

美越协定释放信号!全球关税真会迎来上涨潮?

2025-07-04

美国当地时间7月2日,特朗普在 “真相社交” 宣布: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,越南对美商品零关税,美国却对越南输美商品加征20%关税,转口货物更是高达 40%。

 

 

此外,越南市场将对美国完全开放,不征收关税!
 
“从美越协定中我们所能得知的是,关税若有任何变化,那也会是上涨而非下降。” 美国银行欧洲股票策略主管塞巴斯蒂安・雷德勒在接受CNBC《欧洲早间版》采访时,点明了协定释放的关键信号。
 
美国银行专家口中关税上涨的论断,引发了市场广泛担忧,但这场关税变局,真有如此板上钉钉的走向吗?
 

01 美越协议 I 专家观点交锋

I 并非所有专家都认为会上涨

凯投宏观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・威廉姆斯就提出不同观点:“越南因为太依赖美国市场,谈判时没什么底牌,其他国家或许能争取到更低税率。” 

但花旗集团的经济学家却给新兴市场敲响警钟:泰国、马来西亚这些贸易结构和越南相似的国家,极有可能成为美国下一轮关税施压的对象;就连在越南设厂的韩国企业,也可能被这场风暴波及。

I 不过市场也有积极信号

多位专家预测,美国后续还会密集签署贸易协定,而且更倾向于 “先搭框架、后补细节” 的快节奏模式。

法国外贸银行的陈翠娥甚至押宝印度,认为它可能是下一个谈判目标,但印度农业市场的保护传统,大概率会成为双方谈不拢的硬骨头。

02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

白宫发言人库什・德赛在特朗普7月2日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后,发表了这番言论:
 
特朗普政府仍致力于重振美国制造业,并援引了周二以微弱优势在参议院通过的《宏伟美丽法案》(Big, Beautiful Bill)中的条款,例如允许企业全额抵扣设备投资费用等。
 
这看似占便宜的交易,真能实现特朗普的美国梦吗?特朗普一直奉行美国优先,认为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吃了大亏,尤其对越南123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耿耿于怀。
 
此次加税,他打的如意算盘听起来很响:一方面迫使越南开放市场,让美国货更好卖;另一方面,精准打击中国企业通过越南转口美国的路径,试图将产业链逼回美国!

03 现实的“重重耳光”

3.1 美国制造的尴尬困境

 

美国中小型制造商的困境,正是美国梦破碎的缩影。当特朗普 4 月对中国商品加征 145% 关税后,普卢夫品牌创始人木下和西尔弗曼试图用 “美国制造” 破局。

他们考察拉斯维加斯工厂发现,生产记忆棉床垫单成本就达 150 美元,比中国高 50%,若算上需从中国进口的人造毛皮衬里,成本再增100美元。

即便将美国制造版本定价压到500美元以下,好市多仍拒绝上架,婉拒 “今年不行”!

当6月关税降至55%,两人立刻转回中国生产, 毕竟为了消化成本,他们已经在压缩包装盒尺寸、牺牲利润空间。这背后是残酷的现实:

成千上万美国企业不得不在天价关税和天价成本间挣扎,而掌握定价权的零售商,根本不愿为美国制造买单。

3.2 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买单

 

加税的代价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身上。以越南出口的服装和电器为例,关税增加后,商品价格必然上涨。

艾睿铂咨询公司(Alix Partners)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,由于特朗普的贸易战和关税政策,电子商务行业正经历十多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时期。

调查发现,在线购物活动大幅下降,企业纷纷调整物流配送和退货政策以削减成本。数据显示,主要品类的送货上门在线购物量同比出现两位数降幅:

办公用品下降 13 个百分点,体育用品下降 12 个百分点,化妆品、家具、家居用品和大型电子产品均下降 10 个百分点。

该公司零售业务合伙人克里斯・康西丁(Chris Considine)表示:“这是十多年来首次出现在线商品品类增长的全面下滑。” 不过,食品杂货是这一负面趋势中的一个显著例外。

3.3 全球供应链大地震

如今的全球制造业早已是 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。越南很多产品的生产依赖多国协作,40% 的转口关税不仅影响中资企业,还会波及全球供应链。

企业为应对政策,要么花费巨额成本重组供应链,要么面临生产停滞,这对全球经济稳定和美国企业的全球布局都极为不利。

3.4 越南市场可能不买账

虽然越南对美国商品零关税,但美国产品想在越南畅销并不容易。两国经济水平和消费习惯差异巨大,比如美国的大排量汽车,因越南道路条件、油价和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,很难打开市场。

光靠零关税,无法实现缩小贸易逆差的目标。

04 结语:关税迷雾中的博弈与转机

美越贸易协定抛出的关税上涨论,在专家们的激烈交锋与现实的复杂反馈下,反而让全球关税走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

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大旗,却在市场规律和全球供应链的强大韧性面前,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一方面,其他国家正摩拳擦掌,试图凭借自身优势在与美国的谈判中争取更低税率;另一方面,过高的关税已经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不堪重负,甚至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,倒逼政策不得不做出调整。

这场关税博弈远未结束,未来的全球关税格局,将在各国利益争夺、市场供需变化以及政策动态调整的多重作用下持续演变。

或许,唯有摒弃单边主义,走向合作共赢,才能在这迷雾重重的贸易棋局中,找到破局的曙光!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