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境灯

重磅!又出合法降税大招 I 特朗普关税下的企业求生术!

2025-06-18

据CNBC报道:全球制造商正重新思考产品设计,利用一种被称为 “关税工程” 的合法手段降低关税成本。
 
做法包括改变产品材料、调整尺寸或成分。
 
只要这些改动确实改变了产品的特性,减关税的工程就是合法的!


01 关税工程具体是怎么改产品特性?

1.1 核心逻辑:换个分类,少交税

 

① 关税像 “产品税单”:每个国家都给不同产品列了 “关税清单”,比如 A 类衣服交 10% 关税,B 类可能只交 5%。

 

② 企业的目标:让自己的产品 “挤进” 低关税的分类里,合法省钱。

1.2 常见操作:改材料、改设计、改用途

 

① 改材料:加个 “小零件” 就变类

比如生产胸针的厂家,原本胸针属于 “节日饰品”,要交14%关税。后来在背面粘了几颗人造钻石,瞬间变成 “珠宝”,关税直接降低。
逻辑:材料变了,产品属性就可能归到不同类别。

② 改设计:加个口袋少交税

哥伦比亚运动服曾给女式衬衫腰下加了个拉链口袋,就从 “普通上衣” 变成了 “特殊功能服装”,避开了高关税。
逻辑:尺寸、结构微调,可能让美国海关重新归类。

③ 改用途:拖鞋还是运动鞋?

匡威给经典帆布鞋的鞋底加了毛绒布料,原本是 “运动鞋”,现在被归为 “拖鞋”,关税大减。
逻辑:用途模糊的产品,分类有操作空间。


02 老招新用,但能合法减关税!

多位海关及供应链专家向 CNBC 透露,随着特朗普对全球盟友与对手加征关税,制造商正密集通过 “关税工程” 重构产品分类以降低成本。

这一做法早于特朗普时代,核心是通过调整材料、尺寸或成分,让产品归入更低关税的 “协调制度编码”(HS 编码)。

✅ 法律专家强调,只要改动真实改变产品特性,就属于合法操作。例如:

① 特朗普4 月推出 “互惠关税” 后,海外厂商将钢铁、铝元素嵌入产品,以适用第232条款下25%的低税率;
② 6月关税升至50%后(英国除外),企业又迅速拆分元素单独运输,灵活调整策略。

🔥 5000种分类代码里的 “套利空间”:美国海关使用超5000种产品分类代码,这些编码由政府与行业历经数十年谈判敲定。

 

这句话的意思是:美国海关运用超过 5000 种产品分类代码来评估关税。这些代码可不是随便定的,而是美国政府和相关行业机构,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反复讨论、协商才确定下来的。

 

贸易律师指出,即便特朗普新增关税覆盖广泛,但部分产品豁免条款为企业留下操作空间:

 

① 芝加哥律师 David Forgue 举例:钢铁关税调整前后,企业通过 “捆绑 – 拆分” 元素的操作,精准适配税率变化;

 

② 华盛顿律师 John Foote 强调:”战略性设计调整不违法,是企业降低关税的少数合规手段。”

从房车厂商到全球供应链的 “智胜策略”

 
Winnebago的应对:美国房车制造商在2023年3季度财报中明确,将联合外部专家推行关税工程与延期策略;
 
“恰到好处” 的改造艺术: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专家 Aneel Salman 形容,企业对产品的调整需 “精准踩线”, 如添加拉链口袋让衬衫改变分类,或用毛绒布料使运动鞋归为拖鞋,既符合编码规则,又实现税负优化。


03 专家视角 I 合法与合规的平衡

操作底线:企业需确保改动后的产品具备 “商业真实性”,避免如福特汽车曾因 “拆座椅改分类” 被认定欺诈;

✅ 跨境卖家避坑指南:改产品要过 “真改” 这道关!

 

图片
 
海关咋判断真假?
 
看改动是否让产品 “脱胎换骨”,而不是 “换件衣服”。
✅ 合法:给手机加防水功能(性能提升)→ 可能归为 “防水电子设备”
❌ 欺诈:给手机换个彩色外壳(外观变了)→ 核心还是普通手机 

预裁定机制:美国海关的 “具结裁定” 系统允许企业提前申请编码认定,降低违规风险!


04 结语:咨询专业团队+问清规则是关键

想合法省关税?记住两个关键动作:

① 找专业团队:让海关律师帮你研究 5000 种分类代码,算清改产品能不能真省钱;
② 提前问海关:用 “具结裁定” 申请官方批文,比如问清楚 “加毛绒鞋底算拖鞋吗”。

 

就像开车先看导航,改产品前先让专家带你绕开欺诈雷区,再拿海关 “通行证” 上路 ,这才是关税工程不踩坑的真本事!

任何关于入驻跨境电商平台的问题,欢迎联系我们!

Scroll to Top